Category Archives: 象棋
象棋诗词摘录
《象棋歌诀》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兵,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当头炮诀 --《桔中秘》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 --《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能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付须要车。
咏象棋
纹枰相对坐, 箭弩已张弓。
秋风知劲草, 弈者识柏松。
苍穹有北斗, 地设七子枰。
相争只为先, 艺痴自知明。
谁识橘中趣? 指谈论高朋。
笑谈象棋文化象棋是老少皆宣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它一不要什么基础设施,二不要什么专门的比赛场地,三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随处可“杀”,随处可“赛”。作为中国国粹,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象棋早已越洋过海、促进中外交流的使者。
古城徐州对象棋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里不仅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而且是“楚汉战争”的两大领军人物刘邦与项羽,一位出生在徐州沛城,一位在徐州定都。因此,古城徐州至今不仅有“棋盘镇”,而且有“棋盘村”。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徐州市区新建的彭城广场中央竟有一幅用大理石镶嵌而成的全国乃至世界都很大的“象棋盘”,成为市区城建的一大亮点。
象棋在我国十分普及。人们在行进的车船上、幽静的园林中、街头的树阴下、家庭的茶几上,随处可见对弈的双方。有的人玩它是为了打发旅途中的寂寞,有的人玩它是增添家庭中的温馨,还有的人用它来开发孩子的智力。文艺工作者们还将它搬上舞台,推上了银幕、荧屏、写成了相声段子,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调侃的笑料。更多的人则将象棋术语用在了交谈中。如:对故意给自己工作设置障碍者就会质问他“为啥有意‘蹩我的马脚’?”甚至会警告他:“你给我来‘马后炮,’小心我打你个‘闷宫’”等。还有人会夸一鸣惊人的孩子是“过了河的小卒能当车”;对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也会用“士象全”来形容。
象棋在对弈中的群众语言更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其中走棋的叫法就很独特。如:走卒不叫走叫“拱”;走象不叫走叫“飞”;走士不叫走叫“撑”;走将不叫走叫“葳”;吃子不叫吃叫“打”、“舔”、“拱”、“飞”、“踩”、“翻”等等。由于象棋文化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象棋术语,有的术语还被收入中国成语的词库中。如:“丢车保帅”、“马前卒”、 “马后炮”等等。唐代大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诗中写道:“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再如,元朝无名氏著《隔江斗智》第二折中写道:“今日军帅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得迟了。”在《野叟曝言》第二十九回中说:“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那马后炮,可是迟了”。
现在,我们国家不仅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特级象棋大师,而且积累很多变化莫测的棋谱及饱含诗意的攻防策略。如双马饮泉、二鬼拍门、海底捞月、调虎离山、送佛归殿、仙人指路、卧薪尝胆、深入虎穴、螳螂捕蝉、暗渡陈仓等等。由此可见,象棋文化莫测、趣味无穷。现在,象棋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群众性的竞技体育活动,而且成了世界上的三大棋类竞技项目之一,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象棋诗词摘录
剑气纵横铁骑鸣,乾坤百战纪征程。四王霸业尊金鼎,一代雄风振穗城。弈苑共推司马笔,纹枰妙演卧龙兵,欣闻犁枣传新史,国粹宏扬遍海瀛。——刘梦芙题《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十万拥貔貅,棋国春秋。弈林一报震神州。几许争雄新旧事,尽道风流。杀气岂曾收,对局未休。驱兵走马跃河头,敢向人前求胜负,妙用车抽。——浪淘沙 贺《象棋报》创刊
奇谋人妙,巧思参元,虽一枰之可美,起三隅而邈然,似将军而出塞,若猛士之临边。及其进也,则乌集云布,陈合兵连,或参差而易决,或龃龉而难便。——唐 吴大江
车坚马肥炮冲突,壁拥士象辕列卒。夹河陈兵势两雄,三十二子判吴越。相持方互有杀伤,将帅死亡已倏忽。或再整军而恢复,或屡出师而覆没。——清 黄之隽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偏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凡虹。——唐 孟郊
消夏之趣,莫妙于弈棋。清簟疏帘,深院风清之候,石幢花影,小栏日午之时,焚香煮茗,对峙而博其趣,落子铿然,殊有韵致也!尤其妙者,或诗僧道士,终日甚一日棋声,涧水流香,松阴黛古,对弈之际,讵少倚柯而观者乎?——茹古随录
予素不解棋,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偶坐,竟日不以为厌也。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履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而耳。——宋 苏轼《观棋有序》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轶群,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清 刘墉(咏象棋诗)
拂局尽消时,能因长路迟,点头初得计,格手待无疑。寂默亲遗景,凝神入过思,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唐 释子兰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南唐 李从谦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喜欢非常恼,不是棋人总不知。——清 袁枚
对千峰未晓,听西风,吹角下谯楼。拥貔貅千骑,旌童十里,送客芳洲。曾是灯棋目拆,赞画坐清油。折尽长亭柳,莫系行舟。——宋 何梦桂
松窗楸局隐,相顾思皆凝。几局赌山果,一先饶海僧。覆图同夜雨,下子对秋灯。何日无羁束?期君向杜陵。——唐 郑谷
仙人好博弈,时下绿云中。一片苍苔石,落花长自红。——明 徐桢卿
错向山中立着棋,家人日暮待薪炊。如何一局成千古?应是仙翁下子迟。——明 高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 赵师秀
胜负胸中料已明,又从堂上出奇兵。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是矫情。——元 王恽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刀笔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谷石池浓作墨,烛光扑射飞纵横,欲哭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宋 陆游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手,当局到夜深。——唐 杜荀鹤
高堂昼闲棋局陈,隐然左右敌国分。主人与客据四解,宛若势子何停匀。微风动窗日光入,帘影欲乱楸枰文。未知失鹿向谁手,但见眼底生纷纭。——清 赵执信
弈仙何处石枰空,细细松阴婉婉风。岂为商山难固蒂,共呼风雨上飞龙。——明 王履石
闲看数着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明 徐文长
长城秋气肃,叶落天转凉。京华冠盖地,棋国战旗张。南北诸豪杰,技高斗志昂。熟谙诸韬略,百炼为精钢。车驰笳鼓动,血战十三场。黄沙穿金甲,铁马践秋霜。楚河决生死,汉界争短长。斗智兼斗勇,胜负自明彰。东北来虎帅,破阵谁能当。枰上取天下,再作南面王。燕云拥盟主,旌旆真堂堂。今日暂息鼓,来日战五羊。但愿赵子龙,声名四海杨。——沈庆生贺赵国荣全国夺冠
枰如铁,夜闻叱咤乾坤裂,乾坤裂!五王争霸,六韬奇绝。艰难八战干戈歇,此杯如鼎谁能夺,谁能夺!温候神勇,少年英杰。——忆秦娥 沈庆生贺吕钦五羊杯夺冠
鼓鼙声震晴霄,又惊棋国重开战。山城荟萃,八方英杰,旌旗风展。铁炮摧坚,奇兵破垒,雄关竞越,烽烟炽,轮蹄乱。莫讶风云变幻,缚苍龙,狂澜力挽。乾坤鼎定,新星双耀,光弥银汉。南国枭姬,金陵俊侠,一时争羡。正象坛旭日,初升东海,照鹏程远。——水龙吟 刘梦芙贺徐天红,黄薇夺冠。
自幼声闻桑梓,长来名动四方。翩翩年少擒五羊,席卷封神榜上。工稳天下第一,细腻古今无双。精思岂为谋稻梁,棋海扬波逐浪。——西江月 赞许银川
崛起江城说大华,英名赫赫播天涯。十年棋国驰神骏,两度蟾宫折桂花。雷电声威扬炮马,风云阵法幻龙蛇。神州弈苑春光美,柳色青青映晓霞。——刘梦芙赞柳大华
韬略神机百万兵,江汉河边细柳营。最是楚军能征战,射取秦鹿见豪情。——赞柳大华
已在宝岛露峥嵘,立雪胡门学内功。青锋光自砥砺出,龙化会上压群雄。——赞吴贵临
冠军北上第一功,燕赵豪情贯长虹。缠身巨蟒威力盛,天下英雄为动容。——赞李来群
橘园之中一俊雄,仗剑分庭坐江东。寓内阿娇亦国手,闲来一弈乐融融。——赞徐天红
棋如钱江潮,落子浪千重。妙手惊四座,疑是飞来峰。——赞于幼华
细声细气小眼眯,仿佛红袖待字闺;身材单薄风吹起胸中自有锦囊计。绿林怪杰攻象计,套路无拘见诡奇;郴州折挂威名立,新风扑面犹有为。——戏说陶汉明
少年成名,元戎盛赞,廿年霸主谁能撼?兵败乐山,卧薪尝胆,蛰伏三载重得冠;新锐冲击,负重前行,昔日风光难重现;牛年牛耳,老帅奋执,力搏不败凯歌还;征伐棋坛,三十八年,忽忽弹指一挥间;廉颇将老,尚能战否,宝刀劈出艳阳天。——戏说胡荣华
十万拥‘貔貅‘,棋国春秋。弈林一报震神州。几许争雄新旧事,尽道风流。杀气岂曾收,对局未休。驱兵走马跃河头,敢向人前求胜负,妙用车抽。——浪淘沙 贺《象棋报》创刊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中国象棋协会的苦衷
中国象棋协会的观点尽管不太明确,同时也看出深有苦衷。
一、在“推行”“和棋黑胜”的“新赛制”时,明知不可的中国象棋协会同时宣布“不计算棋手等级分”就是明证。
二、2007年的象甲联赛险些“裸奔”,只有力推“新赛制”的李文雍肯出钱,但前提条件如上,尽管后来又有一些遮掩的报道。
三、胡氏在中国象棋界举足轻重,一言九鼎,此次由“贴时贴分、和棋黑胜”急剧升格为“贴时竞叫、和棋黑胜”似有“一意孤行”之嫌。
四、中国象棋协会鉴于以上原因,顺水推舟也是煞费苦心,其意不外乎“让实践检验”,既给了胡氏面子、也乐得接受有条件的“赞助”而不致象甲裸奔、还可以吸引新闻界那些不懂行记者的眼球。
五、至于所谓的“新赛制”是否合理可行都不在考虑之中,实在不行、明年再改就是喽!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先分组循环再淘汰的两种方法-评27届“五羊杯”赛制
第1种:定位交叉法:
例如:先分两个小组循环,决出小组名次;
然后A1-B2、B1-A2交叉淘汰,胜者决冠亚军、败者决三四名。
总的原则是同时照顾到保护小组第一、又给予小组第二的机会。
足球“世界杯”就是这种赛制,只是组更多一些而已。
第2种:双败淘汰法:
例如:先分两个小组循环,决出小组名次;
淘汰赛第1轮:A1-B1、A2-B2淘汰,前一对胜者下一轮轮空,后
一对败者为第四名;
淘汰赛第2轮:由前一对的败者对阵后一对的胜者,败者为第三
名;
淘汰赛第3轮:由淘汰赛第2轮的胜者再与A1-B1的胜者进行最后
决赛,决出冠军。
总的原则也是同时照顾到保护小组第一、又给予小组第二的机会。
“佛乘杯”就是这种赛制。
像27届“五羊杯”的故弄玄虚的“抽签赛制”,还真是闻所未闻。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河北险矣!唯有破釜沉舟!
06象甲仅剩三轮,
广东侥幸胜开滦,优势明显,冠军在望;
上海小败于大连,落后三分,无冠有亚。
重庆、开滦、北京、黑龙江,力争前六;
大连、浙江基本脱离危险区,保级无忧。
象甲聚焦已转移:看谁掉组???
江苏积15分, 日子稍微好过一点,预计下三场对上海、重庆、浙江,全平即可保组。
河北、湖北均积13分乃降组热门,理论上再战三轮至少须得5分、也就是二胜一平才能捞到一根救命稻草; 抑或三战三胜创造奇迹?!
河北险矣!
唯有戮力同心、破釜沉舟!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2006年象甲联赛第1-第16轮胜、和、负数据统计
小统计:
***2006年“启新高尔夫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1-第16轮胜、和、负数据统计
·藿香正气整理·
————————————————————-
第01轮有效局:24,和棋:12(50.0%), 先手胜:7(29.2%),后手胜:5(20.8%)。
第02轮有效局:24,和棋:17(70.8%), 先手胜:3(12.5%),后手胜:4(16.7%)。
第03轮有效局:24,和棋:19(79.2%), 先手胜:4(16.7%),后手胜:1(4.2%)。
第04轮有效局:24,和棋:15(62.5%), 先手胜:4(16.7%),后手胜:5(20.8%)。
第05轮有效局:24,和棋:16(66.7%), 先手胜:7(29.2%),后手胜:1(4.2%)。
第06轮有效局:24,和棋:14(58.3%), 先手胜:6(25.0%),后手胜:4(16.7%)。
第07轮有效局:24,和棋:18(75.0%), 先手胜:5(20.8%),后手胜:1(4.2%)。
第08轮有效局:24,和棋:13(54.2%), 先手胜:8(33.3%),后手胜:3(12.5%)。
第09轮有效局:24,和棋:14(58.3%), 先手胜:5(20.8%),后手胜:5(20.8%)。
第10轮有效局:24,和棋:15(62.5%), 先手胜:8(33.3%),后手胜:1(4.2%)。
第11轮有效局:24,和棋:13(54.2%), 先手胜:7(29.2%),后手胜:4(16.7%)。
第12轮有效局:24,和棋:13(54.2%), 先手胜:4(16.7%),后手胜:7(29.2%)。
第13轮有效局:24,和棋:16(66.7%), 先手胜:4(16.7%),后手胜:4(16.7%)。
第14轮有效局:24,和棋:17(70.8%), 先手胜:4(16.7%),后手胜:3(12.5%)。
第15轮有效局:24,和棋:14(58.3%), 先手胜:4(16.7%),后手胜:6(25.0%)。
第16轮有效局:24,和棋:12(50.0%), 先手胜:9(37.5%),后手胜:3(12.5%)。
***藿香正气根据《汕头棋院网》以上数据统计如下:
截至第16轮共赛384局;和局为238局,占61.98%;胜局为146局,占38.02%
(胜局中:先手胜为89局,占总局数的23.18%;后手胜为57局,占总局数的14.84% )
1、和局最多为第3轮,共19局,占当轮79.17%;
2、胜局最多为第1轮及第16轮,均为12局,各占当轮50.00%;
3、先手胜最多为第16轮,共9局,占当轮总局数的37.50%,占当轮胜局的75.00%;
4、后手胜最多为第12轮,共7局,占当轮总局数的29.17%,占当轮胜局的63.64%.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反宫马乃“返宫马”
在上世纪初象棋十分活跃的扬州一带,反宫马最早是被称为“夹炮屏风(马)”,它也确实是由屏风马阵式演变而来。
至于反宫马为何不约而同地被大多数棋人所认可,本人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1、在此类布局中,中炮方曾有直车(或横车)过河压马的攻法,而马方则有马7退6入宫贴将的应法,反即“返”也,旧时通用。
当然,马方还有车9平7,再马7退6兑车、谋求7路反攻之意。
2、象棋布局阵形的称呼素有凝练之习惯,四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逐步少用,即使如“仙人指路”也渐被“进兵局”替代就是明证。
反宫马、屏风马、单提马、拐角(穿宫)马、盘头马、等等,三个字琅琅上口,故而不胫而走。“反宫马”逐渐代替“夹炮屏风(马)”,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以上所见,不一定准确,只是道听途说及个人臆断而已,还请高明指正。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难说再见的再见
诸棋友:
客串充任《中国象棋大师网》版主两个月,整日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大家满意不满意。
由于本人近期工作较紧张,已无法胜任版主任务,就此辞职。
不过,我仍将继续关注《中国象棋大师网》,也请大家多光顾《中国象棋大师网》,并为她添砖加瓦。
诸位棋友再见!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
谈如何减少象棋比赛中的“消极和棋” -4
四、本人对如何减少“消极和棋”的几点“改进”建议
“消极和棋”泛滥与“和棋”比例过大的问题,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称其为“公害”毫不为过。当务之急就是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度地把“消极和棋”的数量与比例减少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可以让人接受的程度,这既符合象棋发展的需要,也顺应棋迷的合理要求,同时也符合棋手的利益要求,也必然会受到媒体的欢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改变“消极和棋”泛滥与“和棋”比例过大的现状,必须要借鉴其它竞技项目的赛制对现行的象棋赛制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改进”,多管齐下来激活象棋比赛的一潭“和”水。所有的“改进”措施还要对大多数棋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激活大多数棋手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减少“消极和棋”。
以下就此谈几点综合“改进”的建议,
1、比赛办法的改进(以全国象棋个人赛为例):
本人认为全国象棋个人赛采用混合制要优于现行的单纯的积分编排制。
(一)人数:
全国象棋个人赛不论男子、女子,均实行扩容混编制,其中:男子为128人、女子为64人。首次可以当年上半年棋手等级分为准,并依次递补,基本可以囊括当今男、女子的甲乙组参赛人员。
从第二年起,以男子个人赛为例:由当年上半年等级分的前100名,再加上当年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前12名、全国象棋等级赛前6名、全国少年赛16岁组前3名、14岁组第1名、全国区县级赛前6名等共128名组成,如不足则以等级分排序依次递补。如果顾虑到少数大师的“降组”问题,也可以考虑由一级棋士赛中调剂2名。
这样,即使某些棋手上年“降组”,也完全可以通过当年上半年的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全国象棋等级赛、全国区县级赛等系列比赛中再重新获得参加当年下半年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赛的机会。
(二)赛制:
(1)积分编排制+淘汰制
第一阶段(预赛)进行全体赛员的7轮积分编排制,录取前64名进入第二阶段的决赛。
积分编排制的首轮按等级分排序分为上下两个半区,由上半区的首名对下半区的首名,以下依次蛇行编排先后手。即:1-65、66-2、3-67、68-4、5-69、70-6、7-71、72-8、9-73、74-10、11-75、76-12······如此,即可相对减少“对手分”对“高手”的影响。
第二阶段(决赛)的淘汰制按第一阶段的1-64名、65-128名分别按名次对号入座、蛇行编排为两个大组,分别进行6轮双局淘汰赛(此淘汰制实行附加赛),直至排出1-64名和65-128名的名次。
(2)分组循环制+淘汰制
第一阶段(预赛)采用全体赛员的分组循环制,计分八组,按等级分排序蛇行编排分组,每组16人。进行分组单循环制,每组均为15轮【附注:一日2轮】。然后每组各录取前8名进入第二阶段决赛的第一大组,各组后8名进入第二阶段决赛的第二大组。
第二阶段(决赛)采用淘汰制,按照预赛前各组排名对号入座编排决赛对阵,分别进行6轮双局淘汰赛(此淘汰制实行附加赛),直至排出1-64名和65-128名的名次。
不论采用(1)、(2)或其它任何的混合制,均须计算棋手的等级分。
采用以上混合制的竞赛制度与单纯的积分编排制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利于新进棋手与“高级棋手”的交流竞争,大大增加激烈程度;可使大多数棋手无降级之忧而安心放手下棋,且较少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在竞争激烈程度上既抓两头、又带中间,基本上改变以往“两头紧、中间松”的状况;充分发挥等级分制度的效能,棋手为等级分而“战”即成大势所趋。
最终的第二阶段(决赛)采用淘汰制,即是借鉴了国际象棋个人赛的赛制,其它如足球世界杯决赛的第二阶段、网球各大杯、乒乓球世锦赛、以及围棋的世界级的大赛、等等,都是采用的淘汰制。
2、用时制度的改进
象棋比赛用时制度的改动,以国赛为例,近些年可说是一改再改、时紧时松。但总的趋势是要紧于十几年前的用时制度(每方90分钟40着、然后30分钟20着、再15分钟10着······)。不过,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象棋比赛适当地稍稍压缩用时制度是必要的,如象甲双方各80分钟、每着加30秒的制度即相对较为合理,大多数棋手能够接受,也较为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至于先手加时、后手减时,抑或先手减时、后手加时的制度,本人深不以为然。象棋本身的先手方或后手方都有各自的战略需求和不同的战术设计,用时制度即应平等对待。一时的厚此而薄彼、抑或忽紧又忽松,甚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平衡既不公平公正,也不符合象棋比赛的客观实际。
试看国际象棋与围棋的用时制度,为了迁就赞助商、相关媒体、以及满足观赏者的要求,也为了各自发展的需要,虽然也在缩减用时或酝酿缩减用时。但缩减用时总要适度,必须先要考虑象棋自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如何有利于棋手水平的发挥,还要考虑有无必要与国际象棋和围棋用时制度的差距拉得过大。那些不经过慎重衡量与论证,即在大型的重要比赛中随意扣减红方、黑方或者双方的用时,对象棋运动而言则无异于自虐自残行为,至少我这么认为。倘如此,世人又将如何看待象棋?又将如何看待象棋的比赛?
3、记分办法的改进
现在实行的象棋比赛的记分办法是照搬国际象棋而来的,其优点是每局1分,比赛的对局数即是总得分,便于操作与统计。在电子技术十分发达的当今,记分的统计已不是什么问题了,只要在象棋编排软件中输入胜、负、和的结果,成绩统计和排名即可自动生成。那么我们在现有的记分办法的基础上,从鼓励棋手分出胜负的目的出发,稍微进行一点改进也是可以的。
在记分方法上,我的设想是把记分办法改为: 1.1-1.0-0.5-0.4-0,即:
红先和局=记0.4分;
黑后和局=记0.5分;
红先胜局=记1.0分;
黑后胜局=记1.1分;
红先负、黑后负局则一律记0分。
对此,试与以往的记分办法(主要就胜局与和局)作一比较如下:
(一)1后和的0.5分要略大于1先和的0.4分;
(二)1后胜的1.1分要略大于1先胜的1.0分;
(三)1后胜的1.1分或1先胜的1.0分均大于1先和的0.4分+1后和的0.5分之和0.9分;
(四)1先胜+1后负的1.0分则等于2后和的1.0分、但却要略大于1先和+1后和的0.9分或2先和的0.8分;
(五)1后胜+1先负的1.1分要略大于2后和的1.0分、更大于1先和+1后和的0.9分或2先和的0.8分;
(六)1后胜+1先负的1.1分要略大于1先胜+1后负的1.0分;
(七)1先胜+1后和+1负局的1.5分要略大于2后和+1先和的1.4分、更大于2先和+1后和的1.3分;
(八)1先胜+1后和+1负局的1.5分则等于3后和的1.5分;
(九)1后胜+1先和+1负局的1.5分要略大于2后和+1先和的1.4分,更大于2先和+1后和的1.3分;
(十)1后胜+1先和+1负局的1.5分则等于1先胜+1后和+1负局的1.5分;
(十一)1后胜+1后和+1负局的1.6分要略大于1先胜+1后和+1负局的1.5分或3后和的1.5分、更大于2后和+1先和的1.4分及2先和+1后和的1.3分;
············
以上的比较除(八)稍嫌牵强外,其它的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总之,要让大多数的1胜局+1负局的得分略大于2和局的得分。
倘能如此,在记分方面,和一局就亏一点、和一局就亏一点。胜局也就得到了保护,而黑胜则又得到了适当的鼓励。就既可以激励棋手争胜,又可以适当打压那些“消极和棋”,而且又不至于像“3-1-0”那样产生毫无必要的过大差距。只是适当地“微调”记分规则,就可以适当地区分多种情况,也可以直接影响到棋手的名次,大家可能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现今已广泛使用电脑编排和计算积分、排名的情况下,只需要适当调整一下记分和统计程序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至于“3-2-1-0”的记分办法,似乎若专门针对于“消极和棋”则不会起到预期的制约作用,可谓毫不足取。因为:1胜局+1负局仍然等于1先手和局+1后手和局,只是人为地不必要地拉大了胜局与负局的差距而已。
4、区分名次办法的改进
对于比赛的名次而言,应该承认不论采用任何形式的比赛制度,总是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并存,无庸讳言。其中的必然性即该次的比赛成绩在大体上必然反映着所有参赛棋手的大致水平和临场发挥状态,而偶然性则很可能是因为一着棋的得失、一局棋的结果、一轮对手的选择编排、甚至各自相关棋手的对阵及结果,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己和他人的名次。尤其是积分编排制的最终排名,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即使冠军的归属也难免由他人而左右。淘汰制的比赛同样也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由于事先的合理编排竞赛程序并适当安排种子,势必就会极大地减少这种偶然性,而大家希望看到的比赛激烈程度却会大大提高。
仍以象棋个人赛为例,其第一阶段(预赛)积分编排制比赛或分组循环制比赛的名次区分,在推行“1.1-1.0-0.5-0.4-0记分制”的基础上,建议改动为:先比较个人积分(即个人局分总和)、再依次比较相关棋手的净胜局、胜局、(直胜)、对手分(小分)、犯规等项,优者列前。
另如象甲联赛、男子乙组团体赛和女子团体赛等多台制的团体比赛,完全可以参照国际象棋的办法,先比较各队的局分总和,然后再依次比较相关队的净胜局、胜局、(直胜)、对手分、犯规等项,优者列前。
此项改动建议也参考了足球比赛名次区分的办法。
在改进局分记分制的基础上,局分即直接反映着棋手(队)的比赛结果数据、而且是鼓励争胜的结果,再增设净胜局并将对手分适度排后,就可以使棋手(队)的名次把握在自己手中,降低“第三者”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就直接会对减少“消极和棋”及和棋数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实行对局费的制度
在象棋协会和象棋部的直接协调下,不论是全国个人赛、全国团体赛、或者是各种杯赛,均应实行对局费制度而适当减少名次奖金。对局费可多可少,标准则视赞助费和象棋协会所筹资金和不同比赛的阶段及轮次而定。
需要确立的是对局费的分配比例,假设每局的对局费为100,那么,建议分配比例如下:
(一)先胜1局75%、后负1局25%
(二)后胜1局80%、先负1局20%
(三)先和1局30%、后和1局40%
设立对局费制度的关键是分配比例,分配原则是分出胜负即全额发放,和棋则双方棋手自损,余额上缴棋协留作下次比赛的滚动经费,专款专用。本人认为以上的分配比例较为积极,可以激励棋手努力争胜、下出好局。
实行对局费制度才是棋手迈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6、完善等级分的制度
等级分制度施行的本身,不仅会及时和较准确地反映棋手近期的水平升降,它对现行的大师、特级大师等级制度也是一种补充完善,更应该对大多数棋手起到激励上进的作用。等级分制度的前两种作用都属于被动的功能,而对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效能似乎远未收到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大多数棋手而言。能够因为等级分靠前而获得“五羊杯”、“银荔杯”等高规格比赛参赛机会的终归是极少数,即使有资格参加某些特级大师或排名排位赛也是偶尔一遇,极其难得。此外,亦有很多参加全国乙组团体赛的棋手不在已公布的棋手等级分之列,终属缺憾。
完善等级分制度,就要对原有等级分计算的方式方法进行一点改动(尤其是对和局的计算),同时也应适度扩大棋手等级分考量的范围。凡是实行等级分的比赛均以棋手当次比赛的积分作为等级分升降的考评计算依据,以最近一次的棋手等级分作为一些重要比赛的选拔依据。一旦全国个人赛引入等级分选拔制度,对大多数棋手来说,势必会成为一个良好的激励措施,大多数棋手也就必然为了等级分而珍惜每一局棋、也就不肯轻易言和了。
其它的考评制度,建议犯规一次扣0.5分,停赛达一年减3或5分,对于棋手遵守比赛规则和积极参加比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执法裁判也有必要制定和实行相应的年度考核制度,可以包括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方面,实行优升劣降,也会促使裁判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执法。建议各级裁判的等级分起评点为:国际特级裁判95分、国际级裁判90分、国家级裁判85分、一级裁判80分、二级裁判75分、三级裁判70分。再依据每次比赛或年度考核实行加减,并根据上一年的裁判等级分进行选用。
7、及时公布对局记录
为了有效制约“消极和棋”的泛滥,必须及时公布所有比赛的对局记录,哪怕你是三两回合、十数回合、甚或直接媾和,都一律公布,这也是一种积极督促的措施。“封锁”部分比赛的对局记录,并不能保护谁,也不会节约多少资源,可能只会“纵容”部分棋手更加积极地谋求“消极和棋”的心态和行为。
8、其它制度的改进
对于棋手消极比赛的行为或某些消极比赛的现象,要实行劝诫制度,及时予以警告。
对于私下交易、买棋卖棋等违反体育道德和体育竞赛纪律的行为,一经发现即迅速处理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养奸。此点对重树象棋比赛形象至关重要。
五、结束语
象棋比赛中“消极和棋”泛滥与“和棋”比例过大的问题,是由象棋竞赛组织部门和棋手共同酿成的。中国象棋协会、各地棋协及棋院作为象棋运动的权威部门,应尽部门之责,行权威之实,要责无旁贷地负起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使“和棋问题”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必须要靠象棋竞赛组织部门和棋手们的共同努力,在大众监督之下集思广益,积极迅速地按照必要的程序进行论证试行,再有效推行措施的落实才有可能。
说到底,只要教育、引导和制裁措施相配套,再加上赛制的合理改进、疏堵结合,必然会重新激发起大多数棋手的求胜欲望和创新意识,适度减少“消极和棋”数量及“和棋”比例过大的问题应该、也可以得到基本解决。
以上的看法和建议仅是个人观点,纯属有感而发,不十分成熟亦未见正确,加之本人资料匮乏、时间精力能力均有限,本文聊供大家参考。
诸位能够耐着性子读完,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支持的棋友不要忘了顶一下,若有其它不同看法和建议也请在此回复,谢谢!
备注:本文首发在中国象棋大师网 。
谈如何减少象棋比赛中的“消极和棋” -3
三、对象棋比赛中“和棋”的看法及“改进”赛制的思路
1、对和棋及“消极和棋”的看法
象棋竞技的本身就蕴涵着“和”,体现着“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正和奇胜”的军事思想。一局棋之所以能够分出胜负,总是由于一方走法有误、而另一方能够抓住机会乘隙而入的结果。同样道理,一方有误而另一方没有及时抓住,也是枉然。但棋手终归是人而决不是神,而人又总是要犯错误的,所以象棋比赛也就大多会分出胜负,即使是再高的棋手也难免输棋。分胜负是象棋的魅力之一,我们肯定会为那些精妙的杀着而喝彩、为棋手高超的棋艺而折服;同样也会为错失临门一脚而扼腕叹息,为优势在握被对方偷袭而忍俊不禁。假如双方走法都正确的话,即使局面存有一些微小的差距,恐仍无必胜之理。比如单车士象全对车炮仕相全,单车方以车兑炮则可以士象全守和强大的车,其它的还有很多。先手无必胜之理,这就是一种平衡或者叫均衡,攻守相当即为和,和棋与分出胜负都是正常的,在某种程度上对双方来说象棋竞技本身的最佳结果就是和棋。和棋也是象棋的魅力之一,那些对弈双方经过激烈拼杀、紧缠细斗,最终势均力敌归于两难进取的和棋,我们不是更应该为其精彩的场面和拼杀的过程、以及棋手绞尽脑汁、竭尽全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而叫好吗?我们既要看重结果(胜、和、负以及名次),更要看重过程,棋手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得到锤炼和升华,观者也只有在欣赏这个过程中才能得到感染、熏陶与享受。那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即如三两回合的短和局一类),无论对谁都是一种亵渎。 “消极和棋”泛滥与“和棋”比例过大,令观者索然乏味昏昏欲睡,由不胜其烦到转而生厌。即使是棋手本人“和”不由衷,棋手自己也是有苦难言、有口难辩,但受到公众的指责也是必然的。
那些正当的、正常的和棋,我们应该允许或者是容忍它的存在,因为它会促进象棋的进步与发展。而那些消极的、甚或是卑劣的和棋,才是我们应该加以限制和坚决反对的,因为它只会阻碍象棋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积极调动和鼓励棋手努力拚搏进取,如何限制那些“消极和棋”,而不是把“和棋”一笔勾销。一旦我们的象棋比赛胜局多了、和局少了,即使是和局也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且质量提高了,棋迷受众和媒体舆论自然还会看好象棋和象棋比赛。也唯有此,象棋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前途。
那么,象棋比赛中的胜局与和局究竟各占到多大的比例才算适度?这是众人所关心的问题,一切“改进”措施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也恐怕只有通过实践去验证。据本人的估计推断,在当今水平最高且实力非常接近的象棋比赛(比如象甲联赛)中胜、负、和的比例总的大致应该在:红先胜30%、黑后胜25%、和局45%左右,可能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也就是说,红胜与黑胜的局数之和应该在大体上多于和局的数量,而在其它水平差距稍大的比赛中胜负和的比例差距则应相对拉大。应当承认,一方面是象棋的先行之利确实存在,一方面是棋手(不论高手与低手)轮流执先后手,红先胜的概率应该、也确实比黑后胜的概率要大。倘若“红先和判负”,那么这个概率可就要颠倒过来了。
2、棋手与比赛
象棋比赛的目的,一是使不同单位或地区的棋手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根据棋手在比赛中的表现排列出大致的顺序,对前列棋手予以奖励。二是使参赛棋手得到相互竞技的机会,对各自不同训练的成果进行检验,激励先进、发现新人;参赛棋手得以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各地棋艺水平的提高。三是展示各地棋手的体育道德风貌、艺术修养、战斗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四是使竞赛组织部门得到比赛的实际体验和必要的反馈,为以后举办比赛积累经验,并可由此适时地修正竞赛规则、改进比赛办法、完善竞赛制度;五是尽可能地吸引棋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带动各地象棋运动的开展,推动象棋事业的正常发展。
尽管棋手所下的棋局会受到当时比赛制度的制约,但任你什么样的棋局,那都是你棋手自己的产品,你要对自己所下的棋局负责。无论那位棋手,能够代表一地区、一部门、一企业参加国家级的象棋比赛,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也是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更是一种责任,我们的棋手应该倍加珍惜才是。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棋手都得冠军,只要你尽力拚搏了、棋局精彩了,大家都会敬佩你,你对象棋事业也是一种贡献。再说,惟有整体的象棋事业兴旺发达,我们大多数的棋手才能从中受益,你尽点拚搏的努力,不也是很正常的吗?象棋比赛中,棋手才是的真正主体,而其他的人员(包括竞赛组织部门、赞助者、裁判员及其他服务人员)都是为棋手服务的。即使是比赛的组织者和裁判人员对比赛负有主导作用,也不能越俎代庖地去主宰比赛。主导者的职责只能是遵照象棋竞赛和规则的宗旨,制定一些相关的补充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作为棋手或棋协领导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象棋的群众基础是老百姓、是广大棋迷和社会热心人士,象棋的经济基础是全体纳税人。相声大师侯宝林对观众口称“衣食父母”毕恭毕敬,他也确实做到了对相声艺术的精益求精,这才会有“身前身后留美名”。棋手你好我好的消极和棋与关起门来的“改革”,只会渐渐脱离这两个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棋手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下棋?如何训练与比赛?怎样不断进取?在象棋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各届棋协领导则应该明确:怎样抓好棋手的管理和教育?如何指导各地训练和办好比赛?在普及推广象棋运动和提高象棋水平的工作中尽什么责任?一句话,都是怎样对得起“衣食父母”。
我们的竞赛组织部门和象棋协会领导部门,确实应该在如何加强对棋手的管理和教育方面下点气力。我们这些年恰恰因为在这方面有所忽略,只抓“职业化”的形式,才导致部分棋手职业道德的丧失。这方面棋手固然有自律的责任,但板子现在还是应该先打在领导的身上,假如你讲了、教育了、实实在在地抓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那就不应该是“既往不咎”、“下不为例”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我们的领导部门从现在开始,真正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象棋的比赛和棋手的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善。
3、“改进”象棋比赛制度的思路
首先,我认为象棋运动有她自身的特点,象棋比赛中胜、负、和的结果也各自有它复杂的原因。不应该、也不可能不从象棋自身的特点出发,采用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办好象棋的事情,这点我坚信。象棋比赛中“和棋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只能通过有的放矢地综合治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基本得到解决,何况大家并无奢望能够消灭“消极和棋”,只是适当减少而已,更不是要『在比赛中彻底“消灭”和棋现象』。
象棋的比赛制度和规则的相关条文是应该“改”,凡是与客观实际不符、与棋理不合、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都要改,但只是稍加修改、改正的“改进”即可,决还没有到非得挥舞大斧对象棋本身大动手术地“改”头“革”面的地步。一切的“改进”,都应该是相对短暂的,而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一切的“改进”,还要考虑所有措施的可行性、衔接性、配套性与可操作性;至少也应该套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时髦的语言吧!
对象棋竞赛制度或竞赛规则不论是什么样的“改进”,都应该遵循这么一个大致的程序:发现问题;咨询各界人士的看法和见解,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由竞赛组织者、规则制定者、亲身体验者(棋手)的代表组成合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的草案,交由媒体公布并广泛地征求众多职业和业余棋手、执行裁决者、象棋研究者、以及媒体的反馈意见;在经过进一步适当修改后再制定较为可行的制度或规则,然后才是部分试行及全面实施。要不然,今天改过来、明天改过去、后天还要改······谁也不知道今后的象棋会是什么样子了。
改进的大政方针应该是“疏堵结合、 以疏为主”,这个大政方针还要遵循合理合法、有利有节的原则。“疏堵结合、 以疏为主”,就是又有疏、又有堵,疏即疏导、引导,堵即限制、禁止。要让棋手们知道积极拚搏是会得到鼓励和保护,而不思进取消极保守要受到批评限制,那些私下交易买棋卖棋要遭到严厉禁止。“疏”还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即是“堵”),这些制度和措施必须符合象棋的棋理及事务的情理,还要遵守我们的《象棋竞赛规则》亦即合理合法,还要保持严肃认真公平公正。不论何种的“疏”与“堵”还要考虑有利于棋手的发挥和象棋的发展,改进措施也要适时适当,否则过犹不及。
假设“凡采用循环赛制(包括积分循环赛制)的比赛,均执行和棋判先走一方(红棋)作输的”,也尽管会有“在用时上对红棋作出补贴”的赛制施行。那么,我试举几个常见的普遍的象棋比赛现象:一、红双车对黑车士象全,红方赢不下来已经忿忿不平,此时却判红方负,红方作何感想!?裁判又于心何忍!?反之,黑方一车胜了双车?!二、红方仕相全对黑方马卒,守和亦是输,红方抵抗无益何如趁早缴械投降!?反之,红方马兵对黑方士象全,那就非胜即负啦!?三、一方与另一方有差距,劣势一方以往还有坚持60回合的盼头,现今则唯黑方才有这个权利,且守和即胜;若是红方则莫如认输,这可正是“顽抗到底也是死路一条”哇!四、明明是双方互相牵制纠缠的循环作和的变例,黑方此时可以坐收渔利?而红方就惟有冒死求变!?五、黑方“提和”即是劝降!红方“提和”亦即认输!?······“红先和判负”这句话本身就是逻辑错误,“和”就是和,怎么与“负”划上等号了?“和”是棋手下出来的,怎么能由裁判“判负”呢?况且那些象棋原有的棋理还有用吗?(在淘汰制中能加赛还是应加赛,假如淘汰制也“红先和判负”,还不如直接抽签合理呢!)
此外,象棋似乎与推手有相近的地方,但终究与推手不一样。象棋的先手“贴时”跟围棋的“贴目”也更不同,它们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在循环赛中,由于先走后走的概率基本一样,因此即使目前40分钟的贴时不准确,也是大家吃亏便宜各一半”,一位记者这样写道,那么“和棋判先走一方(红棋)作输”很可能也会作这样的解释。这正如足球裁判在比赛中给甲队一个误判,然后再给乙队一个误判一样,只能是更加不公平而已。“红先和判负”、“红先贴时”与轮流执红先行是有关联,但二者之间却不是一码事。
“自古及今,未有穷天下而无自危者也”,一旦把棋手和象棋逼到困窘的境地,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儿去。
再说,象棋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是属于中国大陆的,她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尤其是东南亚一带,象棋运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象棋逐步推向世界的今天,中国大陆的象棋不管有什么举措出台,恐怕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响和连锁反应。比如一方棋手的加时或减时、“取消和棋”、“红先和判红负”、每局记分“3-1-0”或“3-2-1-0”等等,至少也应该考虑一下国际影响和对此如何解释,以及今后如何推广衔接的问题。总不能走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似的,把大陆的棋规搞得与亚洲规例的距离越拉越大,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靠拢的复辙。
所有的“改进”不外乎照搬、创新、或者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借鉴这么三种途经,而前提只能是结合象棋的特点和现今的实际情况为我所用。参考与借鉴其他棋种(亦即围棋与国际象棋)与其他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的比赛办法就是一个好方法。其它项目的赛制都有可借鉴之处,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但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想当然地照搬。
不知道提出“红先和判负”意见的人,是不是参考了围棋的贴子或贴目的赛制,但象棋却与围棋有着相当大的不同(而围棋的淘汰制却是象棋可以考虑借用的)。围棋因为执黑先行利益较大,所以较早是黑贴二子半或五目,于是也就有了和棋的可能,但仅仅是巧合的可能而已。即使加上“多劫连环”的和棋,和棋的机会也是相当的少,取消不取消和棋本来就无所谓,况且围棋实在是无法再加赛快棋的。我们的积分编排制(即“瑞士制”,最早叫积分循环制),就是舶来品,而且在国际象棋比赛上仍然执行,丝毫未见有改动的迹象,也未见要取消和棋。足球并没有彻底消灭平局,也丝毫没有影响她世界第一运动的地位,可是“世界杯”的赛制却值得借鉴。另外,其它项目的本身及各自的赛制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即如现今围棋也是中国大陆、日本、应氏三种胜负计算法并存;而五子棋对先行方横加限制,则是因为变化近于穷尽,先行方胜率极大的缘故;等等各异的不足也是我们可资借鉴的。
备注:本文首发在中国象棋大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