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與韜略–选自《象棋致胜韬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一、由象棋的名稱談起
象棋運動古稱〝象戲〞,散見於有關史料典籍中,如北宋晃(应为:晁—–津安注)補之在《廣象戲格‧序》中說:〝象戲,戲兵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之。〝又,明朝謝肇浙在《五雜俎》中說:〞象戲相傳為周武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猶重車戰也。〞《潛確居類書》說:〝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從象棋棋子的名稱與走法來看,車、馬、炮、卒(兵)、象(相)、士(仕)、將(帥)均代表著古代軍隊裏的兵種或職務的性能,也與古代兩軍作戰時的行兵佈陣極其相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象棋是由軍事鬥爭逐步演變而來的一種演習兵陣的象徵性遊戲。
二、源於戰爭的韜略
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生產私有制和對立階段以後的產物,是階級,民族、國家、政治集團之間,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用來解決矛盾的最高形式。
由於戰爭的勝敗直接決定著生死存亡,所以歷代軍事家以至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無不十分重視戰爭和研究戰爭。我國著名古代軍事家孫武子在其所著的《孫子兵法•始計篇》中就開宗明義地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察也。〞兵即指軍事、戰爭。戰爭既是力的較量,更是智的角逐,所以軍事領域歷來是產生謀略的土壤,軍事鬥爭是誕生奇謀妙計的溫床。從人類的謀略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起源于戰爭的謀略最多、最廣泛,也最精彩,並已逐步滲透或嫁接於其他領域。
謀略的爭鬥在軍事上的表現最為充分。謀略是指戰爭的將帥頭腦中思維活動,是無形的東西,但她所起的作用,卻是那些有形的兵力和物質的作用難以做到也無法與之相比的。以謀制勝可說是軍事鬥爭的最高準則。
我國古代軍事謀略,是中國華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奪目而又十分神秘的瑰寶,是由億萬人的鮮血凝結成的亦玉紫珀,是經過無數經天緯地運籌帷幄之才歷時數千年精雕細琢而成。
韜略既是用兵的謀略,是我國古代兵法在戰爭中總結出來的內容最豐富、最具有規律性的原則。許多流傳至今的韜略,比如:〝上兵伐謀〞,〝勝兵先勝而後求戰〞,〝以正合,以奇勝〞,〝致人而不致於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將欲取之,必姑與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順佯敵意〞,〝將計就計〞,〝聲東擊西〞,〝以迂為直〞,〝勢險節短〞等等,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指揮戰爭所必須遵守的軍事名言。
古代兵法韜略源於有聲有色的戰爭話劇,反過來又具有指居戰爭的重要意義。兵法韜略強調把人的能動作用與戰爭的客觀條件聯繫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要求戰爭指揮者必須根據敵我雙方各種客觀物質條件去〝索其情〞--探索戰爭規律;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戰爭問題,要善於利用客觀條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古代軍事家由豐富的戰爭經驗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軍事鬥爭矛盾統一的概念,諸如攻守、進退、虛實、勞逸、眾寡、分合、利害、奇正等等,並對這些概念作了辯證的論述,這無疑是古兵法韜略的光輝成就。
三、象棋與韜略
象棋作為一種比賽智力的競技運動項目,其中並不單單是棋藝的較量,還包含有身體條件、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計算能力、臨場經驗和智謀韜略等方面的較量。
象棋既然是象兵之戲,那麼古兵法中的用兵韜略必須會在象戲中有所反映,它們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象棋實戰中,各種戰略戰術的運動大都可以用兵法的戰略戰術予以解釋和借用,兵法韜略可以指導象棋的實戰,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要想提高象棋的實戰能力,兵法韜略可說是棋手必修的課題之一。加強兵法韜略的學習,熟悉兵法韜略的運用,可使棋手在實戰中更為熟練地運用各種戰略戰術,及時並恰當地處理好實戰中出現的各種局勢,盡可能地掌握場上主動。
四、象棋的整體謀略思想
象棋的戰略有多種,其中有許多是大家熟悉的,例如:優勢戰略,均勢戰略、劣勢戰略、佈局戰略、殘局戰略、攻擊與防守戰略,剛柔並濟戰略,防守反擊戰略以及求和戰略等等,難以--列舉。在以上所舉的戰略中,有一項叫作整體戰略,也就是貫穿整個對弈過程的戰略思想,可以說是最重要、最具有指導意義的。
象棋整體戰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這裏可以借鑒軍事上的戰略要求--也就〝全勝〞。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子把實現利益目標的戰略思想分為四個層次:〝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伐城。〞可見其戰略的選擇是自上而上,先由其層次尋求制勝之道,如求之不得,再依次降格以求。孫武子又說:〝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觀之,孫武子的全勝思想包括兩點:一是自己在不付出代價的情況下,即屈服於我方之意志。其〝不虞而屈人之兵〝以及成語〞兵不血刃”就都體現了這種全勝思想。
在象棋的實戰中,如何追求這種〝全勝〞的境界呢?我們都知道,象棋的實戰是以殺王作為勝負的標準,單方面則有勝、負和三種結局。就每一局棋來說,棋手們最高的追求當然是勝利、和局則次之(在特殊的形勢下,能謀得和局亦未嘗不是一種勝利)。就一個比賽來講,則應該是多勝不負,次之為多勝少負。換言之,就是追求高勝率,避免輸棋或少輸棋。
五、因時制宜、隨機應變
軍事鬥爭中的謀略角逐,是一種高級、複雜的、強烈思維活力對抗。象棋枰雖小,但是對陣雙方都有鮮明的目的性,互相抗衡、互相制約,這也形成了一種特有形式的思維上的活力對抗。由於對方思維的難以揣度,有些局勢的發展是難以預測的;由於棋枰的爭鬥有它本身的規律和有關方面的制約,有些局勢又是可以預測的。但是,棋局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對策可以一勞永勉地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譜不能盡弈之變,法不可盡戰之奇。這要求棋手們隨時依據局勢的變化來調整戰略,運用各種戰術和韜略去努力駕馭局勢,以達到奪取勝利的目的。〞
象棋的實戰既然是一種直接形式的思維活力對抗,勿庸諱言,它的特徵勢必充滿著〝詭道〞邏輯的作用,亦即孫武子所說的:〝兵者,詭道也。〞所謂〝詭道〞邏輯,就是〝不守常〞邏輯,以奇制勝,靈活變通,不拘泥於常規,不恪守一格,去留不定,見機而作等等,不一而足。為了滿足獲勝的需要,只要規則允許,什麼樣的招數都可以在棋枰上使出來。但是絕不包括那些不道德的干擾對方之類的小動作,這點與軍事上的〝詭道〞無所不用其極是截然不同的,而唯有此才能顯示象棋的公正、健康、有益、生命長存。
在象棋的對戰史上,許多出奇制勝的精彩戰例都是謀略所創造的典範。在棋枰上不能沒有原則,也不能不要常規,但在謀略思想中,這些原則和常規在遇有異常情況或為了達到某種戰略目標,有時是可以隨機而變的。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而逆常行事,打破思維習慣和定勢去思考對策,恰恰是符合象棋實戰規律的。
备注:本文首发自中国象棋大师网。